金秋十月,北京迎来了第42届国际马拉松赛,10月15日清晨,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跑者齐聚天安门广场,在晨曦中鸣枪开跑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15秒和2小时22分48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展现了非洲选手在长跑项目上的强大统治力。
赛事盛况:万人齐跑,激情燃动京城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今年再次吸引了众多顶尖选手和业余跑者参与,比赛路线延续经典设计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鸟巢体育场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,赛道两侧的欢呼声此起彼伏,为秋日的北京增添了一抹热烈的色彩。
赛事组委会负责人表示,今年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较往年有所提升,尤其是国际特邀选手的加入,使得竞争更加激烈,赛事还特别设置了“健康跑”和“亲子跑”等非竞技组别,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全民健身。
男子组:阿贝拉后半程发力,刷新个人最佳
男子组的争夺异常激烈,发令枪响后,肯尼亚选手基普乔盖和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拉迅速组成第一集团,配速稳定在每公里2分55秒左右,前半程,基普乔盖一度领先,但在30公里处,阿贝拉突然加速,甩开对手独自领跑,他以2小时06分15秒的成绩冲线,不仅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,也创造了北京马拉松近五年来男子组的最快纪录。
“今天的天气非常适合跑步,观众的热情也给了我很大动力。”阿贝拉在赛后采访中表示,“北京马拉松的赛道非常棒,我希望明年还能再来。”
女子组:格布雷西拉西耶稳扎稳打,卫冕成功
女子组比赛中,卫冕冠军、埃塞俄比亚名将格布雷西拉西耶展现了强大的实力,尽管赛前她的状态备受关注,但比赛开始后,她始终保持在第一集团,并在35公里后逐渐拉开差距,她以2小时22分48秒的成绩成功卫冕,领先第二名肯尼亚选手切普科奇近2分钟。
“我很高兴能再次在北京夺冠。”格布雷西拉西耶说,“这里的观众非常热情,赛道也很平坦,非常适合创造好成绩。”
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多人刷新PB
尽管国际选手包揽了冠军,但中国选手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,男子组方面,李子成以2小时11分34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第一,总排名第八;女子组中,张德顺以2小时28分16秒的成绩位列国内选手首位,总排名第五,多名业余跑者也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(PB),展现了国内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。
中国田径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国内马拉松水平稳步提升,但与世界顶尖选手仍有一定差距。“我们需要在训练体系和赛事组织上继续努力,争取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突破。”
赛事保障:科技助力,安全完赛
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在医疗保障、交通疏导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,今年首次引入的“智能手环”系统,可实时监测选手的心率和位置,一旦发现异常,医疗团队能迅速定位并提供救助,据统计,全程比赛仅有12名选手因身体不适退赛,无严重意外发生。
赛事还特别注重环保,沿途设置了多个垃圾分类回收点,并鼓励选手使用可降解水杯,减少塑料污染,这一举措得到了参赛者和市民的一致好评。
马拉松热持续升温,全民健身成风尚
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,再次印证了国内马拉松热潮的持续升温,近年来,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跑步大军,据统计,2023年全国共举办了近2000场马拉松及相关赛事,参与人次突破500万。
“马拉松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”一位完赛的业余跑者感慨道,“通过跑步,我收获了健康和快乐,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”
展望未来:赛事升级,助力体育强国建设
随着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筹备工作逐步展开,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有望进一步升级,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,组委会表示,未来将加强与全球顶级马拉松赛事的合作,吸引更多高水平选手参赛,同时优化赛事服务,提升跑者体验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马拉松这项运动,推动全民健身,助力体育强国建设。”赛事总监在闭幕式上表示,“明年,我们将带来更多惊喜,敬请期待。”